建筑系·设计任务书
题目编号:J2012-03-3S 题目名称:东史马村文化展示体验中心 指导教师: 设计时间:2014-2015学年第2学期(春季期)
一、教学目的 1.掌握有综合功能要求建筑类型的设计方法、步骤; 2.熟悉和掌握大小空间穿套组合与设计手法; 3.培养处理建筑功能与流线、材料与构造、建筑艺术等相互关系的能力; 4.理解公共交往空间的设计原则和特点,理解外部空间环境的构成因素及其与建筑的关系; 5.训练设计创作的表达能力,运用模型辅助建筑设计的能力。
二、设计任务书
1、项目概述 伴随城市化的进程,新与旧、传统与时代的建筑时空对话已成为城市、社会、公众、建筑师共同关注的课题。对于建筑师不仅是义务、更是一种责任。在高新区东史马村区域内,结合城市化建设、配套服务设施升级,新项目与保留传统特色民居风貌在空间、环境、文化、体验、功能等方面实现价值资源的带动与激活、场所具有地域特色、为公众参与、服务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和可持续性效应,成为城市生活的发生器。 2、用地概况 新项目位于保留传统特色民居与规划住宅、商业街区区结合处,北侧为规划城市道路,东、南、西侧空间为商业、休闲、体验、公共活动空间,基地环境对项目基地有限高要求,地势平坦,空间界面连续,新项目旨在体现地域及场所特色,提升空间和环境质量。 3、总平面设计要求 1)在建筑控制线内布置展览体验中心位置,规划要求建筑退让北侧道路红线不得小于20米,退让东西两侧道路红线不得小于6米,退让南侧道路不得小于8米。 2)在用地内合理组织交通流线,布置8个小汽车停车位(3X6),2个货车车位(4.5X6),自行车停车场200m2。 3)在用地内合理布置绿化景观,做好场地的环境设计。 4)建筑密度不大于50%。容积率控制在1.25左右。 4、建筑设计要求 1)有效解决各功能模块的空间组构关系。各功能可以集中或分散布置,强调“融和”统一;尊重已有空间秩序,即新建筑与场地周边空间环境和谐。 2)与功能、场地及周边原有要素结合,解析不同主题活动下的人群特征,通过建筑形态、空间、流线设计强化场所氛围与情景塑造。 3)妥善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,紧扣“融和”的涵义,探索设计的策略与方法,减少建筑对场地及周边环境的干扰,对场地景观进行生态化设计。 4)绿化率不低于40%,停车位要求地面机动车停车位8辆,地下机动车停车位20辆。应考虑无障碍设计(主入口的残疾人坡道,以及残疾人专用厕位,电梯)。 5、面积指标要求 建筑面积:总建筑面积:4500平方米, 文化展示:1200平方米(可划分多个空间) 接待厅(2个):每个80平方米 交流会议厅:大(150平方米)、中(120平方米)、小(90平方米)共3个 工作办公区:600平方米、 文化体验空间:1100平方米(可划分多个空间,建筑功能包含临时展览、集会、群众舞台、信息 服务等。另可以考虑结合室外展示场地设置功能空间。) 4、建筑高度:地上2层、地下一层,建筑总高度小于12米 5、结构形式:设计者自定 注:以上各功能部分房间面积均允许上下10%的浮动,另应根据需要设置门厅、走廊,楼梯,卫生间,及其它必要辅助功能部分,但不能突破前述总面积要求。
三、时间安排及教学组织(2015.03.24---2015.04.02)
周次 | | | | | | |
| | 一草设计阶段: 环境分析、流线分析、功能分析; 确定设计意向,做出概念性方案,初步完成总平面图、平、立、剖面图,并做出构思模型。 | |
| | 二草设计阶段: 方案深化阶段,讨论一草方案中的成果,确定功能组织、流线组织和空间组合,结构选型。 做出细致的平、立、剖面图,并使用工作模型辅助设计过程。 | |
| | 三草设计阶段: 方案细化阶段,修改完善方案,并最终确定方案,对设计成果进行讲评,推敲完善设计,完成正草绘制。 | |
| | | |
|
四、设计表达与制图要求: 1、设计全环节应采用工作模型辅助建筑设计,手工模型制作或SketchUp模型均可。图纸内容中鼓励使用分析或推导等图解对设计思路进行表达。 2、图纸采用1号图,尺寸594 mm X841mm,3-4张,图纸内容及要求详见下表: 序号 | | | | | | | 建筑物位置、层数、道路、绿化、指北针、用地周围环境、停车位、其它附属设施等 | | | | 设计概念阐述、形态生成过程、周边环境分析、交通流线分析等 | | | | 房间名称、必要的家具、卫生间设备、主要绿化、铺地、柱网轴线尺寸 | | | | | | | | | | |
| | | |
| | | |
| 总用地面积、总建筑面积、绿化率、建筑高度、建筑密度、容积率、建筑层数等 |
五、参考书目 1、《建筑设计资料集》4 中国建工出版社、 2、《文化馆建筑设计方案图集》上、下 中国建工出版社 3、《建筑学报》、《建筑创作》 |